查看原文
其他

版权之争告一段落,中国音乐产业将走向何方?

朱敏 言之有范 2023-04-03


据IFPI国际唱片协会《2018全球音乐报告》统计,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第10大音乐市场,2017年中国音乐市场收益大涨35.3%,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音乐市场之一。2015年“最严版权令”促使中国数字音乐版权格局日渐清晰。2018年2月9日,国家版权局推动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达成版权合作。3月6日,网易云音乐与阿里音乐达成版权互授合作。国内三大流媒体音乐平台近年来频繁展开音乐版权合作,版权之争可谓暂时告一段落,未来中国音乐产业又将走向何方?


朱敏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副教授,雄安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音乐产业、影视产业

从实体唱片到数字音乐,音乐载体经历了从黑胶、卡带、CD、MP3到流媒体的转变,但不变的是,音乐仍是现今人们消费最多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纲要》中首次将“音乐产业发展”列入到“重大文化产业工程”,首次从国家顶层设计上明确了音乐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音乐版权环境逐步改善,音乐产业与新技术的跨界融合不断驱动中国音乐产业优化分工、升级内容生产、创新商业模式。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约为3253.22亿元,比较2015年增长了7.79%,同比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1.09%。数字音乐PC端与移动端的总产值达143.26亿元,保持了超过39%的增速,付费收听和下载成为中国音乐产业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2012年—2016年中国音乐产业年度市场规模对比图

(单位:亿元)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1月31日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48亿,占网民总体的71.0%,较去年底增加4496万,年增长率达8.9%。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12亿,较去年底增加4381万,占手机网民的68.0%。作为文化产业的第五大支柱,我国音乐产业市场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根据全球数字音乐产业数据分析,2016年中国人均音乐消费仅0.15美金,是挪威和日本人均音乐消费的0.7%,是美国人均的0.91%。面对中国庞大的用户规模优势,如何激发用户的消费需求成为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的主要突破口。


2016.12—2017.12网络音乐/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全球数字音乐产业数据分析(人口和人均消费图)


一、实体到数字,中国音乐版权从无序到规整


1978年—1985年:中国音乐产业起步期


中国音乐产业起步于1978年,港台流行音乐及艺人开始进入大陆地区,如邓丽君、张明敏等。1980年我国第一个音乐茶座诞生在广州,当时的广州东方宾馆率先将音乐与消费结合起来,在餐厅内组织小规模音乐演出。


1986年—1995年:实体音乐统治的黄金期


1986年至上世纪末,我国音乐产业和原创音乐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一大片耳熟能详,至今人们仍有记忆的音乐在这一时期产生。这期间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是法国著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作品以卡带的形式正式进入中国,另一个是郭峰的作品《让世界充满爱》正式出版,并成功举办流行音乐会,引起流行音乐新风潮。此阶段,主流音乐载体以磁带为主,且常供不应求,张蔷、费翔、小虎队等歌手的磁带销量都在百万以上。同时,音乐开始以演唱会、电视剧、电影等关联产业共同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国实体音乐统治的黄金时期。


1996年—2012年:音乐版权无序期


在这一时期,实体音乐仍占有统治地位,传播媒介从磁带逐步过渡为CD等新兴媒介,特别是1993年MP3压缩技术的诞生,数字音乐的高速发展,让音乐在网络上大规模的传播成为可能,免费音乐“午餐”就此开始。当时的唱片业尚未意识到数字音乐身上蕴含的颠覆性力量,相关的约束和管理措施迟迟没有出台,在西方付费软件已经很常见之时,中国的音乐版权等问题一直处于无序的状态。


2013年至今:音乐版权规整期


2013年至今是中国音乐产业的快速增长期,2013年是中国音乐产业的“转折点”,市场进入音乐版权规整期。这一年发生的三件标志性事件如今已被证明其彻底改变了中国音乐产业格局。


一是网易云音乐上线,当时可能谁都没想到云村日后竟然如此成功;二是阿里巴巴收购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巨头入场;三是QQ音乐组建了一个版权联盟,版权战蓄势待发。


2015年,号称“最严版权令”的《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发布,要求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将未经授权传播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它的出台成为音乐市场版权保护的分水岭。此后,为有效打击盗版,建立良好的行业秩序,“独家授权+转授权”模式成为各大数字音乐平台采取的新模式。版权独代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音乐版权价值和行业规则。


2017年上半年,腾讯、阿里等音乐集团通过并购获得了大量品牌和产品资源,QQ音乐、酷我、酷狗三家品牌音乐正式合并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2017年,中国网络音乐行业“三足鼎立”格局基本形成,版权竞争和泛娱乐生态融合趋势得到延续,线上线下音乐产业联系更加密切。


QQ音乐、酷我、酷狗三家品牌音乐合并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


2018年2月9日,在国家版权局积极协调推动下,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就网络音乐版权合作事宜达成一致,相互授权音乐作品,达到各自独家音乐作品数量的99%以上,并商定进行音乐版权长期合作,同时积极向其他网络音乐平台开放音乐作品授权。2018年3月6日,网易云音乐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网易云音乐与阿里音乐达成版权互授合作。至此,网络音乐平台持续三年之久的版权之争暂时告一段落。版权开放生态成为激发下一轮产业链变革和平台创造力的催化剂。


二、版权之争告一段落,音乐终需回归音乐内容


音乐产业从实体到互联网,经历了渠道大战、版权之争,各大音乐平台“圈地”发展的阶段暂时告一段落。随着音乐版权开放生态程度提升、大众版权意识不断增强,以及音乐与其他领域跨界融合的深入,我们发现无论形式如何,内容才是音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音乐产业终归还是将回归品质,以音乐内容制胜。


内容为王,音乐不老,产业方能“历久弥新”


对音乐产业而言,“内容为王”四个字永不过时。成熟的音乐生态始于版权,但并不终于版权。音乐产品的发展策略仍以内容为王,音乐产业说到底还是文化产业,内容创作是文化产业发展最牢靠的根基,版权在外,音乐创作本身才是音乐产业价值链的核心。

 

好的音乐作品是音乐行业的原生力,是音乐产业最大的推动力。各大音乐公司、网络音乐平台要想拓宽整个音乐产业链条,无疑必须从“生产”入手,一昧自我降格为渠道、追求形式、囊括版权,而全盘放弃上游的内容生产,即使拥有再多的用户量,最后也难以获得长足发展。音乐产业的核心价值就是持续不断地为市场提供好的作品,只有优质的音乐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激发用户的消费欲,好的作品才是音乐行业发展的命脉。


音乐内容搭建跨界桥梁,“音乐+”丰富音乐产业形态


音乐产业以内容为王,以创新致胜。版权之争暂缓,但音乐行业的竞争仍旧激烈。在这场“音乐海洋”的厮杀中,谁能扩大新用户数量,提高老用户黏性,撬动庞大的网络音乐用户规模红利,谁才能笑到最后。在跨界融合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的趋势背景下,优质音乐内容的发酵不再局限于歌曲本身,而具有了多种形式的表现。

 

近些年,在线音乐平台纷纷向产业链上游探索,立足音乐内容,制定各种音乐人计划,创新各类音乐表现形式。平台从版权存量市场的分割逐渐进入源头把控内容,因而也具备了更多的行业身份。“音乐+”跨界融合成为版权开放生态下的平台发展常态,利用音乐内容与高科技、多媒体、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找到音乐产业发展的更高路径。如“音乐+综艺”的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我想和你唱》;“音乐+短视频”的抖音APP应用;“音乐+选秀”的腾讯网综《明日之子》等,都是以“音乐+”跨界合作的方式借力发展。身处音乐行业的各类公司,都在积极寻求以内容为基础,更多“音乐+”的跨界整合,这使得音乐产业和整个泛娱乐体系中的众多领域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听歌需要仪式感,线上音乐延伸线下演出


国内市场对音乐的需求一直很大,人们对于听歌的仪式感越发重视,“听音乐”逐渐向“看音乐”“玩音乐”转变。《2017年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从音乐产业线下消费市场来看,2016年音乐演出市场持续活跃,演出场次、票房总收入、观演人次都创新高,同比实现快速增长。有学者总结了中国音乐产业市场未来的四大发展趋势:


一是音乐内容的多样化,朋克、嘻哈、民谣等长尾内容将越来越有吸引力;二是社交互动创造新的音乐消费方式;三是线上平台提升线下体验;四是技术创新打破传统使用场景。

 

随着消费的升级,演唱会、音乐节、Live House等现场演出逐渐成为新时代音乐用户的常态化消费行为。听音乐需要一种临场感与仪式感,在视觉体验及场景消费越发重要的大环境下,音乐“落地”成为音乐行业的又一发展趋势。未来更大的音乐市场爆发在于,以优质原创内容为核心,促进线上音乐用户流量向线下转化,以现场演出为载体,实现庞大网络音乐用户流量的多元变现。


结语:优质的音乐内容是音乐行业一直以来不变的爆点,唯有好歌才能具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传播性,才能不断创造经济价值、适合多场景应用。音乐须以内容为王,整个行业才能如一汪活泉,音乐产业才能“历久弥新”。中国音乐产业未来应当继续用“音乐+”,突破音乐产业边界,连接一切,实现音乐内容多元呈现。面对庞大的网络音乐用户规模,重视音乐现场感、仪式感,“引流下线”实现音乐消费场景塑造,拓宽音乐产业变现门槛,从而助推我国音乐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参考来源:

《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8全球音乐报告》


END


责    编 | 何诗涵

美    编 | 朱鑫峰


推荐阅读

2017年中盘点 | 多方入局,音乐产业蓄势待发
域外传真 | 数字流媒体对音乐视频产业的变革
中国音乐产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